板栗怎么樣的吃法,有些什么樣的效果?
一、板栗怎么樣的吃法,有些什么樣的效果?
板栗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(l)風(fēng)干栗子:用網(wǎng)袋將板栗懸掛風(fēng)干,每日吃15個(gè)生票子,吃時(shí)要細嚼慢咽。可治老年腎虧、腰腿酸軟。
(2)栗子粥:取栗子 10個(gè)和大米適量,共煮成粥,也可將栗子風(fēng)干磨粉,粥成兌入,再加適量紅糖后食用。可補腎氣、強筋骨、治腰腿無(wú)力。
(3)糖水板栗:取于板栗30個(gè),加水煮熟,再放適量紅糖后食用,可治病人體虛、四肢酸軟、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。
(4)生食板栗:有止血的功效,可治吐血、衄血、便血等常見(jiàn)出血癥。將生板栗去殼,搗爛如泥,涂于患處可以治跌打損傷、淤血腫痛等,中醫臨床證明有一定療效。
板栗屬于堅果類(lèi),但它不像核桃、榛子、杏仁等堅果那樣富含油脂,它的淀粉很高。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達到77%,與糧谷類(lèi)的75%相當;鮮板栗也有40%之多,是馬鈴薯的2.4倍。鮮板栗的蛋白質(zhì)含量為4%~5%,雖不如花生、核桃多,但略高于煮熟后的米飯。但某些方面板栗的營(yíng)養更高于糧食。栗子的維生素B1、B2含量豐富,維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,每100克還含有24毫克維生素C,這是糧食所不能比擬的。人們恐怕很難想到,鮮板栗所含的維生素C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還要多,更是蘋(píng)果的十多倍!栗子所含的礦物質(zhì)也很全面,有鉀、鎂、鐵、鋅、錳等,雖然達不到榛子、瓜子那么高的含量,但仍然比蘋(píng)果、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,尤其是含鉀突出,比號稱(chēng)富含鉀的蘋(píng)果還高4倍
亮油油的栗子還有較高的藥用價(jià)值。板栗有健脾胃、益氣、補腎、強心的功用,主治反胃、吐血、便血等癥,老少咸宜。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,血糖指數比米飯低,只要加工烹調中沒(méi)有加入白糖,糖尿病人也可適量品嘗它。
栗子的營(yíng)養保健價(jià)值雖然很高,但也需要食用得法。栗子不能一次大量吃,吃多了容易脹肚,每天只需吃6~7粒,堅持下去就能達到很好的滋補效果。范博士還建議,人們最好在兩餐之間把栗子當成零食,或做在飯菜里吃,而不要飯后大量吃。這是因為栗子含淀粉較多,飯后吃容易攝入過(guò)多的熱量,不利于保持體重。范博士提醒消費者,選購栗子的時(shí)候不要一味追求果肉的色澤潔白或金黃。金黃色的果肉有可能是經(jīng)過(guò)化學(xué)處理的栗子,相反,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間有些發(fā)褐,是栗子所含酶發(fā)生“褐變反應”所致,只要味道沒(méi)變,對人體沒(méi)有危害.
板栗俗稱(chēng)毛栗子,是我國的特產(chǎn),享有“千果之王”的美譽(yù)。板栗中約含糖60%、淀粉26%、蛋白質(zhì)3.7%、脂肪2%,此外,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(wú)機鹽。板栗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,能防治高血壓病、冠心病和動(dòng)脈硬化等疾病。
中醫學(xué)認為,板栗有養胃、健脾、補腎、壯腰、強筋、止血和消腫等功能,十分適合于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、腰腿不利、小便增多,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,以及外傷后引起的骨折、瘀血腫痛和筋骨疼痛
二、白菜面的做法?
精肉,100克,大白菜1棵(750克),精粉200克。 輔料:生姜1克,蔥段1克,精鹽10克、味精1克、雞清湯750克、精煉油5克、 制作: 1)將精粉調和成家常面,做好面基子備用。將大白菜擇取直徑約7厘米的菜芯洗凈,切段,入沸水中,待一分中,盛出放入碗中待用。2)將精肉切成薄片,生姜切末,蔥切蔥花。3)鍋中到人油,待油七成熱,放入生姜,在放人切好的精肉,在放入白菜, 4)加入雞清湯、精鹽、味精,待好后盛入碗中5)將面基子壓扁,一條一條拉人待沸水鍋中,煮熟后撈人碗中,加入蔥花。
三、板栗最好的烹飪方法?
鮮牛肉750克、板栗300克、精鹽3克、胡椒5粒、料酒15克、糖色15克,姜片15克,味精2克。菜油50克,蔥段10克。
制 法
(1)牛肉洗凈入沸水氽透,切成長(cháng)7厘米、寬3厘米的塊;板栗用刀切一口子,入沸水煮一下,剝去外殼和內衣。
(2)鍋置火上,倒入菜油,待油七成熟時(shí),下板栗炸2分鐘,再將牛肉塊炸一下?lián)破穑厝ビ汀?
(3)鍋中留油50克,入蔥段、姜片,炒出香味時(shí)下牛肉、精鹽、胡椒粒、料酒、糖色和清水,用武火燒開(kāi),撇去浮沫,改用文火漫燉、待燉至牛肉將熟時(shí),下入板栗,繼續燒至肉爛、板栗酥時(shí)收汁,下味精調味即成。
特 點(diǎn)
肉爛栗酥,食之軟爛,口感舒適。
提 示
板栗一定要去凈裹栗仁的內衣,內衣煮不爛,影響菜的質(zhì)地。
紅燒板栗雞翅的做法
配料:
雞翅、栗子
做法:
1、生板栗洗凈切十字花刀。燒一鍋開(kāi)水煮一下。
2、煮過(guò)的板栗剝去外皮,讓果肉盡量完整。如果發(fā)現里面有黑色的,要切下來(lái)。
3、按紅燒雞翅做法,把板栗跟雞一同紅燒。區別是糖要少加一些,水要多放一些,這樣可以多悶一會(huì )時(shí)間,讓栗子的味道充分進(jìn)到菜里。
板栗紅燒肉
用料:帶皮五花肉750克,板栗300克,濕淀粉25克.
烹飪方法:豬肉切塊,用糖色腌勻,放入油鍋中稍炸后撈出.蔥姜入鍋稍炒,倒
入料酒,醬油,雞湯,隨后將豬肉,精鹽,味精,八角,桂皮依次下鍋燒
開(kāi),移至小火燒.板栗用溫油稍炸,等肉將爛時(shí)下鍋同煮,等肉爛時(shí)
加入濕淀粉即可.
四、各種東北菜的做法
東北家常菜:亂燉有理
東北人大大咧咧,東北菜也秉白山黑水的豪闊氣概,興之所至,天上飛的,林子里跑的,水里游的,樹(shù)上結的,地上種的,舉凡可以食用的,都逃不了一片亂燉。其實(shí),除了鹽分重之外,這種燉菜,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物的營(yíng)養,還是值得提倡的。東北菜是中國各菜系中最能體現“家常”精髓的菜式,大鍋烀肉,大碗盛菜,量多,實(shí)在,價(jià)位不高,消費低。
酸菜白肉血腸
滿(mǎn)族傳統食品,舊時(shí)亦為祭品。酸菜、白肉、血腸,東北家常菜中的三劍客,無(wú)敵組合。
原料:酸菜、豬血、五花肉、精鹽、雞精、蔥、姜、胡椒粉、粉條各適量。
制作方法:①將皮薄肉嫩的肥豬腰盤(pán)肉或五花肉切成塊狀,放入清水鍋中,佐以蔥、姜、大料、花椒、鹽等,煮熟后,切成薄片,其肉白肥嫩,故俗稱(chēng)白肉。②取適量的新鮮豬血,佐以調料,用鮮湯拌勻后,用手將血餅攥碎灌于洗凈的豬腸內,煮至嫩老適度,即成血腸。出鍋后,解除兩端束繩,切成厚約6至9毫米的金錢(qián)片即可食用。冷食時(shí),將白肉、血腸片佐以蒜泥、韭菜花、辣椒油。熱食時(shí),將酸菜放入勺中煸炒,放入老湯、五花肉、血腸、粉條及調料,燉15分鐘即成。
小雞燉蘑菇
名副其實(shí)的山珍野味。東北菜中少數可以發(fā)展成為與其他高檔菜系相媲美的家常菜之一。東北菜的代名詞之一。
原料:小仔雞750克至1000克,干蘑菇、蔥、姜、干紅辣椒、大料、醬油、料酒、鹽、糖各適量。
制作方法:①將小仔雞洗凈,剁成小塊。②將干蘑菇用溫水泡30分鐘,洗凈待用。③大火加熱炒鍋中的油,放入仔雞塊翻炒至雞肉變白,放入蔥段、姜處、香葉、大料和干紅辣椒一起爆炒出香味。④依次調入料酒、白糖、雞精、醬油和鹽,炒勻后加入能沒(méi)過(guò)所有固體食物的開(kāi)水。⑤湯汁沸騰改中火,燉10分鐘,放入干蘑菇再燉 50分鐘,湯汁收濃即可。
注:一般可用的干蘑菇種類(lèi)有凍蘑⒄肽⒌取?
干豆角燉排骨
四季皆宜的家常菜。做法簡(jiǎn)單,可以添加多種其他配料,如土豆,茄子,粉條。
原料:豬排骨,東北豆角。
制作方法:先切蔥姜蒜,少許。鍋里入油,爆炒蔥姜蒜,出味。放入一勺糖,一勺老抽,下排骨干炒,排骨七成熟時(shí),入開(kāi)水,放豆角。再來(lái)一勺料酒,一勺老抽,加花椒粉、胡椒粉少許。大火燒開(kāi),小火燉10分鐘,放入一些蔥絲再燉。燉至豆角全部吸收排骨的肉香之后,出鍋。
雪里蕻燉豆腐
東北的優(yōu)質(zhì)大豆,造就東北水嫩嫩的大豆腐。與雪里蕻同食,可炒可燉,白青相間,一軟一硬,入口張馳有度。
原料:豆腐、腌制過(guò)的雪里蕻、雞精、蔥、姜各適量。
制作方法:①豆腐切塊。②鍋置火上,油燒至七成熱,入雪里蕻、翻炒幾分鐘,加水,燒開(kāi),下豆腐塊,加雞精、蔥、姜,大火燒開(kāi)后,改為中火燉15分鐘左右。由于雪里蕻事先已經(jīng)用鹽腌過(guò),故可不加鹽,或加少量鹽即可。
牛腩燉柿子
牛腩一般與蘿卜搭配,與西紅柿是一對奇怪的組合,但顏色漂亮,味道略甜,主要是喝湯。
原料:牛腩、西紅柿、葫蘿卜、黃酒、精鹽、雞精、蔥、姜。
制作方法:①牛腩用滾水燙過(guò)后,加水、黃酒、姜,入高壓鍋煮15至21分鐘。②西紅柿、胡蘿卜用油炒熱炒。③把牛腩、炒過(guò)的西紅柿、胡蘿卜放到高壓鍋內,一起煮15分鐘